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008-8-5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第一课时)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
                                     高晓燕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验现象能够对“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初步建立声音产生的概念。
2、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能够认真细致的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能够对问题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能够搜集证据证明某种观点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手鼓、米粒;水槽、水杯、空瓶子、无核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提出猜想(15)
1、怎样让手鼓发声(5)
 
 
 
 
 
 
 
2、观察手鼓发声特点(5)
 
 
 
 
 
 
 
 
 
 
 
 
 
 
 
3、初步提出猜想(5)
 
 
 
 
二、验证猜想(25)
1、搜集证据(10)
 
 
 
 
 
 
 
 
 
 
 
 
 
 
 
 
 
 
 
 
 
2、交流观点(机动)
 
 
 
 
 
 
 
 
 
 
 
三、总结(2)
 
 
出示:手鼓
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么?
提问:用一只铅笔作鼓槌,什么样的动作能够让鼓发声?
从发言中归纳基本动作
板书:敲、蹭
谈话:真的能么?让我们试一试。
谈话:这两种方法都能让手鼓发出声音,手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让我们借助米粒观察
讲述:把米粒放到手鼓的一边,在另一边用鼓槌使鼓发声。观察米粒的变化并记录在表格里。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辅助说明。
鼓槌的运动
米粒的变化
 
 
 
讲解:像米粒这样上下或者左右来回的运动我们叫振动。
板书:振动
谈话:通过以上实验,你能解释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么?
板书:同学们的猜想
 
 
 
 
 
谈话:刚才大家对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那么大家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你能够找到生活中的其他例子证明某个观点是否正确么?
出示:记录单
同意的观点
 
 
 
 
 
理由
反对的观点
理由
 
 
 
 
 
谈话:请大家分组讨论,为自己赞成的观点寻找证据。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辅助记录。
谈话:请一个组汇报自己的观点,其他组认真听,边听边想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等他们组汇报完之后再发表你的观点。
板书:同学找到的证据
总结:同学们找的证据中能够证明生活中有一部分物品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还有一部分存在着分歧;另外一部分大家认为他们发声时产生了别的现象。
谈话:这些发声时产生其他现象的物体是否也存在振动现象呢?他们的发声和振动有关系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他们发声时产生的现象。希望大家课下能够认真观察早日做出完美的答案。
 
 
 
 
 
指名回答(敲、蹭)
 
 
 
 
学生练习
 
学生观察、利用投影汇报
 
 
 
 
 
 
 
 
 
 
 
 
 
 
 
 
 
指名回答(教师要追问得出结论的理由)
 
 
 
 
 
 
 
交流讨论、分组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补充液体、空气依靠振动发声的实验材料)
 
 
 
 
 
 
 
 
 
 
 
 
 
 
 
 
 
 
 
指名汇报
 
 
 
 
 
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问题提出初步猜想。
 
 
借助米粒把不易观察的振动表现出来。
 
 
 
 
 
 
 
 
 
 
 
 
 
学生的结论可能来自于以上实验,也可能来自于生活经验。
 
 
知道科学结论要经得起反复验证
 
 
 
 
 
 
 
 
 
 
 
 
 
 
 
 
 
 
 
鼓励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
 
 
 
 
 
 
 
 
 
 
 
 
 
板书设计
  
 
    蹭   振动      猜想       证据
 
    敲                     
 
 
 
 
 
 
版权所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订书服务电话:0731-84375808 传真:0731-84375844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276号 Copyright ©2015 HNSTP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湘ICP备11009653号